热搜: 购彩大厅app下载邀请码
晋祠际山枕水,古木参天,殿阁林立,亭台相间,自然山水与人文遗存交相辉映。武俊杰 摄
中新网太原11月30日电 题:千年皇家园林晋祠:老景区焕发新活力
“三晋之胜,以晋阳为最。而晋阳之胜,全在晋祠。”冬日的晋祠,仍有一丝绿意。晋祠际山枕水,古木参天,殿阁林立,亭台相间,自然山水与人文遗存交相辉映。
30日,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,中国新闻网、山西省委网信办主办的“江山如画”网上主题宣传活动(山西)采访团走进晋祠,感受跨越千年的历史之美、文化之美、自然之美,体验老景区焕发的新活力。
30日,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,中国新闻网、山西省委网信办主办的“江山如画”网上主题宣传活动(山西)采访团走进晋祠,感受跨越千年的历史之美、文化之美、自然之美,体验老景区焕发的新活力。武俊杰 摄
周柏、圣母殿、鱼沼飞梁、侍女像、难老泉……晋祠的每一处都吸引采访团成员认真感受、拍照打卡。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Plus记者高玉洁说,晋祠四时之景不同,冬季的晋祠让人感到庄严肃穆,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,有一种与古人对话的感觉,“不仅是美景,更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感”。
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、晋水之源头,为晋国宗祠。它肇始于西周、孕育于北朝、发展于隋唐、成熟于北宋、扩展于明清。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、跨越时代最长、保存最为完整的祠庙式古典园林,晋祠是一部记载着三晋历史的线装书,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髓。
30日,“江山如画”网上主题宣传活动(山西)采访团走进晋祠。图为采访团记者正在参观难老泉。武俊杰 摄
1961年,晋祠被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;2001年被评定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。如今,这座“老景区”有了“新表达”,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群体前来游玩体验。
近年来,晋祠博物馆深挖三晋文化内涵、依托晋祠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,创新引领文化遗产与传承,形成连接遗产精神与当代价值、传统文化与现代功能相融合的综合“体验式”旅游体系,赋能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晋祠博物馆副馆长邱萍介绍,该馆打造的“晋心远扬”——晋祠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体验综合项目,主要包括实景演出、文化节事、沉浸体验、数字展示、研学互动等七大类,逐步完成从静到动,从传统观光到体验游憩的系列转变。今年,该项目被评选为“2022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”。
晋祠国风文化节(资料图)。高雨晴 摄
作为上述项目活动之一,晋祠国风文化节自2020年启动以来,至今已举办四届,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该活动通过创新、时尚的方式,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潮流色彩,现已成为山西国风文化的一张名片。
此外,晋祠博物馆与太原市话剧团联合打造的原创话剧《唐风晋韵话晋祠》,同样受到游客青睐。该话剧以晋祠历史和传说典故为背景,将历史与戏剧艺术完美融合,带领游客沉浸式回眸晋祠千年,探源三晋文化。
游客参观晋祠圣母殿、鱼沼飞梁。高雨晴 摄
邱萍说,“今年共演出60余场,反响热烈,受到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,话剧以舞台艺术的新形式,加深观众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认识,进一步传承与推广历史文化,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知,提升国际影响力。”
在打造景区特色文化的同时,晋祠也在加强景区设施建设,目前正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。
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办公室负责人赵涛介绍,晋祠天龙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是太原市重点项目之一,主要包含景区基础设施改造、景区周边环境整治、晋祠大循环水生态修复等六大项目。
“今年6月28日,晋祠天龙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通过了国家文旅部组织的线上景观质量验收。”赵涛表示,下一步将抓紧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,加快资源整合,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,实现景区服务质量的跨越式提升。
本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,中国新闻网、山西省委网信办主办,临汾市委宣传部、临汾市委网信办、太原市委网信办、晋中市委网信办、中国新闻社山西分社、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山西分公司共同承办,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支持。(完)
中新网山东武城11月30日电 (记者 赵晓)实施幼儿体育综合培养工程、构建体育课程体系、配足配齐幼教基础设施……今年以来,山东德州武城县加大学前教育投入,多举措深化体教融合,推动体育运动“从娃娃抓起”。全县优质园率由去年7.32%增至32.41%,同期增长25.09%。
为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,武城县先后制定3期《武城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》《武城县“十四五”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计划》,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、打造人民满意教育的先导性工作来抓,牢牢把握普及普惠基本方向,城乡一体推动、公办民办并重,努力让每个幼儿都能享有优质普惠有质量的学前教育。
在深化体教融合方面,武城县专门制定印发《武城县幼儿青少年体育工作方案(试行)》,成立县幼儿中小学体育工作专班,建立县域体育项目核心研究团队,各幼儿园每年制定一个体育课题,开展好“体育与健康”“体育与教学”两个方面的教研。
武城县要求各幼儿园常态化开展体育教学活动,保证每天至少1小时户外体育活动。课题可联合申报,但联合学校不超过3所。通过定课题申报目标,开展好“体育与健康”“体育与教学”两个方面的教研,研究好幼儿体育教学与体质健康、思维能力、遇挫能力等方面相辅相成的工作。今年以来,共确定优质课题9个,省市推送课题3个。
以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《幼儿园工作规程》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为指导,武城县将集体活动与自主游戏相融合、户外与室内相融合、幼儿园与家庭相融合、体育活动与多领域相融合,通过形式丰富的游戏性教学吸引孩子热爱运动,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。
根据幼儿发展的多样性需求,武城县研发出一套适合3至6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体系和指标评价体系,分为幼儿园大、中、小班共480节课,配套70组800余件幼儿体育专业器材,既能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习惯,又能提升其运动成效。
全县幼儿园还对幼儿身体指标、基本运动能力、单项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进行体能测评,建立幼儿体质档案。测评结果与卫健部门共享共研,动态管理,全面掌握幼儿阶段性体能发展水平。将“跳皮筋”“跳房子”“竹竿舞”等民间体育游戏引进幼儿园体育课程,帮助幼儿提高身体控制与调节能力,增强抵抗力与自我保护能力。通过锻炼,幼儿生病次数明显减少,冬季出勤率同比增长20%。
坚持“体育锻炼从娃娃抓起”理念,武城县幼儿园节假日组织孩子们到开放幼儿体育场参与体育活动40余次,用孩子带动家庭、家庭带动社区、社区带动城市,促进体育文化与活动持续发展。同时,该县幼儿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,认真分析幼儿体育学习活动,明确不同活动的评价指标,做好评价内容、评价结果的记录。体育教研员定期到幼儿园督导调研,了解过程性评价工作开展情况,指导和帮助教师做出调整,保证幼儿运动效果。
据了解,武城县曾先后获得山东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先进单位、山东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认定“家长学校优质课程”、山东省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一等奖等荣誉。全县幼儿园公办率、普惠率分别达到63.24%和90.21%。(完) 【编辑:曹子健】